陕西省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会近日在西安召开。我省沿黄各地立足“提质增效”,织密织牢“沿黄防护林廊道”,启动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到2025年,在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渭河、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沿线45县(市、区)沿岸一定范围内,完成造林190万亩、退化林修复30万亩、森林抚育200万亩,建成“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180个。
从黄河伏寺湾前穿过的沿黄观光路延川段。肖晓良摄
黄河干流在陕西境内长719公里,流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65%、76%和87%。我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推动植被种植及提质增效工程,按照“三屏三区一廊一带”八大区域的分类施策。
一是毛乌素沙地生态防护屏障
按照“科学治沙、综合治沙、依法治沙”方针,加快构建植被群落稳定、草灌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毛乌素沙地植被自然演化、自然更替。
二是白于山生态治理区
白于山是多条河流的源头所在,是“陕北水塔”,通过加快植绿复绿,做到应绿尽绿。
三是黄土丘陵沟壑生态修复区
通过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国家储备林等建设工程。
四是黄龙山桥山生态保护屏障
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森林经营,积极推动建立黄帝陵国家公园。
五是关中北山生态重建区
加强造林技术的研究应用,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切实做好生态修复、生态重建工作。
六是渭河谷地园林景观绿廊
加快构建功能完备、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开启关中大地园林化的新篇章。
七是秦岭北坡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工作。
八是沿黄生态重建带
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沿线生态经济体系。